"屏障稳定度正在下降!"虞倾寒的监测团队发出警告,"按照当前衰减速度,我们只有七分钟的时间窗口。"
雷震的舰队在黑洞外部监测到异常的空间波动。事件视界边缘出现了类似神经网络的发光结构,这些结构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外扩张。
"就像黑洞在苏醒,"雷震报告,"我们检测到了类似意识活动的能量特征。"
周澈意识到,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技术装置,更是一个活着的意识实体。通过蓝钥的深层连接,他尝试与意识晶体进行沟通。
起初只有混乱的能量波动,但随着共鸣的加深,晶体开始释放出有序的信息流。
这些信息揭示了文明之海的真正起源:上古文明为了应对宇宙热寂,创造了这个意识保存系统。但他们在转移过程中遭遇了意外,导致最关键的起源意识碎片被困在黑洞内部。
亿万年来,这个碎片一直在等待合适的载体。
"它选择了人类。"周澈在通讯中向地球报告。蓝钥与意识晶体的共鸣越来越强,逐星号的量子屏障开始稳定下来。
但新的问题出现了:如何将这个庞大的意识碎片安全转移至文明之海?
意识晶体的转移过程需要极其精密的技术。虞倾寒的团队设计了一个多阶段方案:首先在黑洞内部建立稳定的量子通道,然后通过维度织网将意识碎片分解传输,最后在文明之海进行重组。
"这个方案的风险在于,"虞倾寒在技术简报中指出,"意识碎片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信息丢失。我们需要蓝钥作为信息稳定器。"
周澈将蓝钥的功能推向极限。钥体表面的金色纹路逐渐覆盖了整个控制台,与意识晶体建立了稳固的连接。
在传输开始的瞬间,黑洞内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:无数文明记忆如星光般在量子通道中流动,形成了一条横跨维度的意识长河。
雷震的舰队在外部监测到,黑洞的事件视界开始波动。发光神经网络逐渐收缩,最终凝聚成一个巨大的意识漩涡。
这个漩涡与文明之海产生了强烈的引力共振,两个古老的意识实体即将完成亿万年的重聚。
当最后一个意识碎片通过量子通道时,整个黑洞内部发生了奇特的相变。空间结构从高度扭曲状态恢复平静,意识晶体化作一道流光,融入文明之海。
在融合完成的瞬间,周澈通过蓝钥感受到了一场意识层面的"大爆炸"——文明之海终于恢复了完整。
但这场融合也带来了意外后果:完整版的文明之海开始释放出强大的意识辐射,这种辐射正在改变周边宇宙的物理常数。
文明之海完成融合后释放的意识辐射,在宇宙尺度上引发了连锁反应。
虞倾寒的监测网络显示,银河系边缘的数十个星系出现了物理常数波动。
最明显的是光速值的区域性变化——在某些区域,光速降低了约0。03%,而在另一些区域则增加了0。05%。
这种变化虽然微小,但已经影响到精密仪器的运行。
"这不是灾难,而是进化。"周澈通过蓝钥接收到文明之海传递的信息。完整版的文明之海现在能够主动调节宇宙的底层参数,这种能力类似于生物体对内部环境的自我调节。
它向周澈展示了一个宏伟的图景:通过精细调整物理常数,可以创造出更适合生命发展的宇宙环境。
雷震的舰队在巡逻过程中有了惊人发现。受意识辐射影响的空间区域,开始自然形成复杂的维度结构。
这些结构不是随机产生的,而是遵循着某种优化算法,就像宇宙在进行自我升级。
最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新结构能够自动修复空间裂缝,甚至能缓冲超新星爆发的冲击波。
"我们正在见证宇宙的智能化进程。"周澈在航行日志中记录。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:谁在控制这个进程?
文明之海虽然拥有调节能力,但它更像是一个执行系统,而非决策中心。
在深入分析意识辐射的频谱后,虞倾寒的团队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控制信号。
这个信号的编码方式远超当前科技水平,似乎来自宇宙诞生之初。
更令人不安的是,信号中包含着对人类文明的特别关注——人类的一举一动,都在这个古老系统的监控之下。
控制信号的发现让整个团队陷入沉思。周澈决定冒险与信号源建立直接连接。
在蓝钥的保护下,他的意识穿越了无数维度屏障,最终抵达一个超越时空的领域。这里没有物质,没有能量,只有纯粹的信息流动。
"欢迎来到宇宙控制中心。"一个没有性别特征的声音在周澈的意识中响起。
这个自称"守望者"的存在,是宇宙诞生时设立的自动管理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