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曦明伸了二指,这火焰便如胶似漆的攀爬上去,乖乖巧巧,这白金色道衣的真人笑容渐渐明显,便见着青年取出那太阳赤霞之色的衣袍。
李绛迁郑重道:
“这是那已故的魏李真人之物,晚辈方才看了,以明阳。。。
夜色渐深,秦岭归墟坛前的灯火却未熄。那块玄铁誓碑在月光下泛着幽冷光泽,仿佛将整片天地的重量都压在了上面。风穿过残垣断壁,发出低沉呜咽,像是百年前被掩埋的亡魂仍在低语。
李绛迁与宗嫦并肩立于山巅良久,直至东方微白,才缓缓转身下山。途中偶遇一名年轻弟子跪伏道旁,双手捧着一卷竹简,额头触地,声音颤抖:“副使大人……这是我祖父临终前托我藏下的东西,说若有一日‘真言重现’,便交予您。”
李绛迁停下脚步,接过竹简。其上刻字斑驳,墨迹早已褪成灰褐,但依稀可辨一行小篆:**《洛书遗录?禁篇》**。
“你祖父是谁?”他问。
那弟子抬头,眼中含泪:“洛杨庶支,李氏旁系……家祖原名李承砚,曾为洛杨文书阁执笔,因私自抄录族中秘档,被剜去双目,流放南荒。此简,是他以血为墨,在死前三日刻就。”
李绛迁心头一震。李承砚??这个名字他曾在旧族谱边缘见过一次,标注为“除籍,罪涉悖论”。原来不是悖论,而是真相。
他当即命人设静室,召南潭沉与宗嫦共阅此简。
烛火摇曳中,三人围坐案前。当竹简展开,一道封印符文自行崩裂,无数细碎光影自简内升腾而起,凝聚成一幅幅流动画面:
*一位老者蜷缩在潮湿石窟中,用指甲在竹片上刻字,每刻一笔,便咳出一口黑血;*
*画面切换,一群身穿黑袍的人影站在祭坛之上,脚下是数百具修士尸骸,他们正将这些尸体的灵根逐一剥离,投入一座青铜巨鼎;*
*鼎中火焰呈诡异青色,翻滚间竟传出婴儿啼哭之声;*
*紧接着,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??正是杨锐仪年轻时的模样,立于鼎前冷笑:“七姓血脉日渐衰弱,唯有‘返祖归源’之术可续香火。此法虽逆天而行,然非常之时,须行非常之事。”*
“返祖归源?”南潭沉脸色骤变,“那是传说中的‘万灵献祭’!需取千名同源修士性命,炼其精魄反哺主脉,令血脉回溯至初代先祖状态……此术早在上古就被列为禁忌,连七姓盟约也明令禁止!”
宗嫦指尖轻颤:“所以杨家不仅篡改历史,还在暗中施行禁术?难怪近百年来,其他六姓子嗣愈发孱弱,而杨家却频频出现天才……他们是拿别人的孩子,换自己的辉煌。”
李绛迁沉默不语,只将竹简翻至最后一页。
那里,赫然列出一份名单??
**已献祭者名录(部分):**
-李氏三房嫡女李婉清(先天木灵体,十七岁)
-赵氏长子赵景昭(雷灵根纯度九成三)
-孙家族孙孙无咎(天生道胎,未满十岁)
-周门弃徒周明远(实为周家私生子,火土双灵根)
……
足足三百余人,横跨六姓,时间跨度长达八十年。
最下方,还有一行未完成的小字:
>“下一祭品,待选:李绛迁(疑似太极道体,血脉残存度尚可)。若能提前捕获,可省去三十年温养周期。”
空气仿佛凝固。
南潭沉猛地拍案而起:“他们早就盯上你了!当年你母亲难产而亡,恐怕也不是意外……”
李绛迁闭上眼,脑海中闪过童年记忆??母亲临终前紧紧攥着他手,嘴唇开合似要说些什么,却被匆匆赶来的杨家长老打断。那位长老笑着宣布:“节哀,李夫人乃福薄之人,未能承载贵脉延续之重。”